形态描述
鉴别特征 本种与相近种细脆蛇很相似,其主要区别是体侧纵沟间背鳞14行,鼻鳞与前额鳞间仅有1枚小鳞,体背面无具金属光泽的蓝斑。
形态根据《台湾两栖爬虫动物》及《台湾爬虫动物—蜥蜴类》描述。
体呈圆柱形与细脆蛇很相似,体粗壮,头呈长椭圆形,头颈无明显区别,四肢完全退化,体长约20cm,体背鳞片复杂,额鳞1枚,形大,略为三角形,位于两眼之间,其前方有一对形小的前额鳞,左右相接,鼻鳞与前额鳞之间有1枚小鳞。眼上鳞5枚,颏下鳞四对,无颈鳞,体鳞方形,四肢完全退化,体侧两纵沟间背鳞14行,尾长约为 体长的1.5倍。
体背没有金属光泽的蓝斑。
形态根据《台湾两栖爬虫动物》及《台湾爬虫动物—蜥蜴类》描述。
体呈圆柱形与细脆蛇很相似,体粗壮,头呈长椭圆形,头颈无明显区别,四肢完全退化,体长约20cm,体背鳞片复杂,额鳞1枚,形大,略为三角形,位于两眼之间,其前方有一对形小的前额鳞,左右相接,鼻鳞与前额鳞之间有1枚小鳞。眼上鳞5枚,颏下鳞四对,无颈鳞,体鳞方形,四肢完全退化,体侧两纵沟间背鳞14行,尾长约为 体长的1.5倍。
体背没有金属光泽的蓝斑。
生物学
生活在人迹罕到的原始森林底层,偶尔出现在林道上晒太阳,平常可到落叶层中活动。以土壤中节肢动物为食。
台湾有关文献记载,曾在海拔500-1000m高度发现2次。
台湾有关文献记载,曾在海拔500-1000m高度发现2次。
国内分布
主要分布于中国台湾省北部,台北的淡水,大屯山,阳明山。数量极少,为台湾省特有种。中国大陆及国外未曾发现。